《兄弟》中的本我自我超我

在我刚开始读《兄弟》时,觉得荒诞不经,离奇古怪,但是余华行文流程,质朴自然,就一口气读了下去,过程中总觉得余华暗含深意,直到书看了大半,才找到了属于我的读这本书的钥匙,顿时豁然开朗。《兄弟》中的三个男人,李光头,宋钢,宋凡平,分别代表着人格中的本我自我超我。

余华笔下的宋凡平简直就是完美的代名词,没有任何缺点,身材高大,长相英俊;对待妻子李兰忠心不二,体贴入微;对待两个儿子培养有方,照顾有加,即使是继子李光头,也是一视同仁,视如己出。哪怕在自己最黑暗的时刻,他也像光一样温暖着别人,他即是超我,一个不应该出现在那个年代的人,甚至于不可能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人。

李光头,从小与凳子电线杆搞“男女关系”;继承生父的“优良传统”,女厕所偷看屁股;可以当街打人;喜欢林红就疯狂追求,不择手段;他可以把福利厂治理的井井有条;可以成为垃圾大王;可以成为刘镇的GDP;在林红是他的嫂子的情况下,却依然与她发生关系。李光头在书中仿佛没有道德人伦的束缚,他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,根本就是在用人的本能在做事,甚至带着兽性做事;但是李光头在做事时可以心无杂念,不达目的不罢休,这也是他做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的原因。人性是复杂的,《兄弟》这本书,之所以有的人觉得荒诞,离奇,正是因为余华把复杂的人性解构了,李光头即是单纯的本我,他就这么赤条条的出现在读者眼前。有的读者看到李光头做一些世俗常理之外的事时,很是不齿。其实余华已经指着读者的鼻子在说了,这就是你的本我,你内心的模样,他做的事就是你内心真正想干的事。当然,有的人也可能认可李光头的行为,甚至效仿他,我建议还是算了,因为现实社会可不是刘镇这个李光头的乌托邦。

宋钢,《兄弟》中最复杂,最矛盾,最拧巴的人物,一个一直被时代洪流推着走的人,宋钢就是我们这样的千千万万个小人物的缩影。他继承了父亲的优秀基因,身材高大,长相英俊;他在分家前对待李光头比对自己还好;他对待林红忠贞不渝;他为了赚钱,可以每天超负荷扛水泥,以致于腰伤;也可以身为一个大男人去卖白兰花;他善良但也懦弱,质朴但也愚蠢;他也在求变,也与命运斗争,却一次次被命运打倒;他最终在时代的洪流下迷失了自我,为了林红和李光头走向了自我毁灭。在我看书的过程中,宋钢是让我产生共鸣最多的人物,我会为他的善良而感动,也会为他的愚蠢感到愤怒。他不像他的父亲宋凡平那样拥有完美的人格,也不像李光头那样凭着本能做事,他的本性是善良的,是追求美好的,但是却没法左右自己的命运,最后在迷茫中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他就是大时代下的你我,就是宏大叙事中的小人物。

至于林红,我认为林红代表的其实是欲望。人小时候的好奇心,长大后的爱情与性。

这本书之所以叫《兄弟》,其实本我自我本应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个体。李光头作为本我缺少了自我的控制,变得凭本能做事,无法无天,但是他仍可以混得风生水起,这可能是有的人觉得兄弟后半部分太离谱,读不下去的原因,因为这与他们的认知相悖;在他们眼中,李光头是恶人,应该得到惩罚。宋钢作为自我,少了本我的驱动,只沉浸在与林红的爱情当中,不在乎外界发生的巨变,不去追求新生事物,宋钢做出的每一步都是自己的选择,最后他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至于作为超我的宋凡平,可能在那个年代之后就不存在了吧。书中有一个细节,我觉得非常有趣,宋钢与林红结婚后,余华没有正面描述过一次他们关于性的场景,寥寥几笔也是在李光头和林红的这类场景下侧面描写的;而李光头与林红的这方面场景,余华的描述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,我看到有的人评论,“太疯狂了”,“太露骨了”,“看不下去了”,“教坏小孩子”等等,我觉得余华是有意为之,性本身就是本我的一个属性,作为自我,他只有爱,没有性,其实被“阉割”的不是李光头,而是宋钢;而相对的,李光头只有性,没有爱,余华在书中就已经多次直接表明了。有关这方面的细节,还有李光头小时候与凳子电线杆发生男女关系那段,我认为也是同样的道理。

其实《兄弟》的故事脉络非常清晰:

  • 李光头生父因女厕所偷看掉入厕所溺死;
  • 李兰与宋凡平结婚;
  • 李兰去上海看病,宋凡平被批斗;
  • 宋凡平被打死,李兰从上海回到刘镇,宋钢与李光头分别;
  • 李光头女厕所偷看屁股;
  • 李兰死后,宋钢与李光头生活在一起;
  • 李光头成为福利厂厂长;
  • 李光头追求林红,林红却喜欢宋钢;
  • 宋钢为了林红与李光头分家;
  • 宋钢与林红结婚;
  • 李光头初次去上海做生意失败;
  • 李光头成为刘镇的“垃圾大王”,并靠倒卖日本“垃圾西装”赚了人生第一桶金,而后事业蒸蒸日上;
  • 宋钢在五金厂下岗,宋钢为了赚钱毁掉了身体;
  • 李光头举办了处美女大赛,并吸引来了骗子周游;
  • 宋钢为了赚钱与周游去福建,广东,海南等地行骗,宋钢不惜摧残自己的身体;
  • 李光头与林红发生关系;
  • 宋钢回到刘镇,为了李光头和林红结束生命;
  • 故事结尾,林红经营起了红灯区,李光头“武功全废”,想把自己的兄弟宋钢的骨灰送上太空。

在改革开放前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,人民财富积累差距不大,小富即安,刘镇上多是靠手艺吃饭的个体户,道德在社会中更为重要,所以李光头在释放“兽性”时,会被刘镇人民鄙夷与嘲讽;《兄弟》前半部分描述最为动人的就是宋钢与李光头之间的兄弟情谊,正是这份感情的天然质朴,不掺杂任何的杂质,才显得弥足珍贵,让人觉得感动。但是再往后,有了以林红为代表的欲望和改革开放带来的财富后,刘镇以及两兄弟之间的关系变得不一样了。宋钢选择了欲望,抛弃了李光头,并沉溺其中。

改革开放后,给人们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改变,首先是个体户的消亡,其中为代表的就是张裁缝,小关剪刀,因为李光头从日本带回的“垃圾西装”以及规模化生产,直接导致这类个体户消失了;然后是随着财富激增,人们道德观念的改变,李光头的肆意妄为,在处美人大赛时的所作所为,不会再被刘镇居民所不齿;接着是李光头这样掌握了生产资料的人,就有权操纵媒体成为他的喉舌。而宋钢呢,他是有文学天赋的,但是却没有好好发展这份天赋;他每天沉浸在与林红的爱情中,迷失了自我,当他在五金厂下岗时,其实宋钢已经死了,已经在社会中死亡了。就算他在后面为了林红做出了一系列努力,试图与命运抗争,但那也只是徒劳,生活皆是无奈,宋钢即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。

《兄弟》这本书到底想表达什么呢,以世俗的观念来看,李光头是成功的,宋钢是失败的,是平凡的。但是真的是这样吗?李光头存天理而灭人性,在掌握了巨大财富后,他真的感受到过快乐吗?真正能让他快乐的,其实只有宋钢,他的快乐要靠自我去寻找。而宋钢呢,他和林红是相爱的,他为他人着想,他是追求美好与浪漫的,哪怕在临死前,他看到的也是海鸟飞翔在万花齐放里。与李光头这头冷冰冰的野兽相比,宋钢显得有人情味与温暖。我们需要辩证的去看待事物,所以呢,不要做宋钢,更不要做李光头,要做一个完整的人,保持本我,追求自我,不要在时代的洪流中迷失自己,并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。

余华笔下的《兄弟》,人物塑造太过鲜明,所以争议也很大。余华的文字简单质朴,平淡笔下描述的却是人物生死,如此反差才让人更加震撼。但因为本书中某些内容过于露骨,还是不建议未形成基本价值观的青少年阅读了。看罢《兄弟》,我只想说,他妈的,余华真是一个天才,我爱死余华了。

以上观点,只代表我个人看法,欢迎批评指正。

留下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